铸魂育人守初心 红色星火永赓续 | 时珍学院“百载赓续·筑梦黔行”实践团寻根革命圣地 汲取奋进伟力

铭记历史,是为了照亮前路;传承精神,方能砥砺复兴之志。在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喜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6周年的重要时刻,贵州中医药大学时珍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精心组织2025年“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青春长征”专项行动。以崇高理想熔铸青春,用红色基因强筋健骨——“百载赓续·筑梦黔行”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今日庄严启程,重访革命圣地,追溯信仰之源,上了一堂生动而深刻的“行走的思政大课”。

实践团首日行程紧扣理想信念教育核心,选取了蕴含苦难辉煌、闪耀智慧光芒的革命历史地标,让青年学子在沉浸式学习中感悟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与伟大精神力量:

上午8:30,实践团在肃穆的贵阳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展开学习。这里曾关押过杨虎城、张露萍等千余名革命志士。锈迹斑斑的镣铐、阴森恐怖的“猫洞”,无声控诉着反动势力的残酷暴行。通过成员骆忆、杨艳结合史料深情的讲解,全体团员深刻体悟到老一辈革命家“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坚定信念与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身陷囹圄仍高擎信仰火炬,他们以血肉之躯证明:即使身处至暗,信仰之光永不磨灭,革命理想高于天!这极大地激励同学们筑牢信仰根基,永葆对党的赤诚忠心。

辗转至毕节金沙中国工农红军南渡乌江纪念广场,实践团怀着无比崇敬之情,深切缅怀在此长眠、为新中国的建立献出宝贵生命的11位红军烈士。面对险峻磅礴的乌江天堑,依托纪念碑的庄严实景、珍贵的历史文献与生动的现场讲解,学子们仿佛回到那段烽火硝烟的岁月。他们深刻认识到,正是凭借党领导下的无坚不摧的战斗意志、惊心动魄的军事智慧与无畏牺牲的革命精神,工农红军方能绝处逢生,勇渡天险。每一次胜利的坐标,都浸透着共产党人对人民解放事业的无限忠诚与热血牺牲。 同学们深感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进一步筑牢了“一心向党、为国奉献”的崇高理想。

行程不歇,追寻不止。下午,实践团探访中国工农红军南渡乌江指挥部旧址。在这方曾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历史现场,成员们潜心感悟党在生死存亡关头展现的高超政治智慧与英明战略决策。简陋的器物、斑驳的墙壁,无声诉说着革命先辈们是如何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团结一心,克敌制胜。这不仅是一次战场指挥艺术的寻迹,更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核心作用与科学决策强大力量的生动印证。

作为肩负传承岐黄仁术、矢志健康中国时代使命的时珍青年,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上,我们尤需从党的辉煌历史中、从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中不断汲取磅礴伟力。“红色是青春的底色,信仰是前行的力量”——全体时珍学子必将高举先辈的精神火炬,在青春赛道上奋力奔跑,将个人才干融入“两个结合”的伟大实践,勇做守护人民生命健康的先锋、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闯将,以挺膺担当之姿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宏图伟业,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无悔的青春、卓越的智慧与澎湃力量!前进方向已明亮如炬,奋斗脚步必将永不停歇!

为实现学校发展目标,汇聚广大师生员工的智慧,畅通沟通渠道,增进学校领导与师生员工的密切联系,学校专门设立了”院长信箱”。请您在使用时注意以下几点:

1、学校欢迎广大师生员工就学校发展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各单位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等提出意见和建议。

2、来信内容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并应客观真实。

3、建议您尽量详细地描述所反映问题,并填写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以便及时反馈办理情况。

4、邮箱地址:President@gzyszx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