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丨时珍学院联动贵医博士团:医心惠民践初心 红色科技双赋能

6月28日,贵州中医药大学时珍学院与贵州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实践团队前往修文县小箐镇,联合当地医院开展”精医厚德 健康守望”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两校学子以专业服务基层、以实践锤炼信念,在乡村振兴一线书写青春担当。

清晨,实践团队于小箐镇集市设立义诊服务台,医学专业学子与博士研究生团共同为村民提供血压测量、健康咨询等服务。团队用方言通俗解读高血压防治知识,现场演示海姆立克急救法操作要点,累计服务群众200余次。”量血压时要注意袖带松紧度” “老人突发呛咳需立即采用腹部冲击法”——学子们边操作边讲解,将课堂所学转化为惠民实效,以医者仁心践行健康中国使命。

午后,团队转场谷堡镇索桥古渡,聆听革命先辈邹正杨之孙讲述”送马助红军”的红色往事。”先辈们当年冒着风险为红军送物资,这份初心值得我们永远铭记。”讲述者的话语让学子们深受触动。团队沿当年红军行进路线开展”重走长征路”体验活动,在崎岖山路上感悟革命先辈的艰苦卓绝,以沉浸式教育淬炼理想信念。 

活动最后一站抵达平滩村万亩猕猴桃产业基地。村支书黄良华向学子们介绍智能化滴灌系统、有机肥替代等现代农业技术应用,讲述其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村民将荒坡改造为”金山银山”的奋斗历程。穿行于硕果累累的园区,队员们实地见证”科技+党建”在乡村振兴中的核心作用,深刻认识到专业知识与基层实践结合的重要价值。 

此次”三下乡”实践既是一堂行走的思政课,更是青年学子的青春宣言。贵州中医药大学时珍学院将持续深化”实践育人”模式,引导学生在服务基层中厚植乡土情怀,以专业所长助力健康中国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让青春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光彩。

为实现学校发展目标,汇聚广大师生员工的智慧,畅通沟通渠道,增进学校领导与师生员工的密切联系,学校专门设立了”院长信箱”。请您在使用时注意以下几点:

1、学校欢迎广大师生员工就学校发展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各单位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等提出意见和建议。

2、来信内容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并应客观真实。

3、建议您尽量详细地描述所反映问题,并填写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以便及时反馈办理情况。

4、邮箱地址:President@gzyszx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