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校师生员工:
丹枫耀彩染旗红,玉露金秋桂子融。值此国庆华诞与中秋佳节同庆的美好时刻,学校党委、行政谨向辛勤耕耘的全体教职员工、奋发向上的全体同学及家人致以最诚挚的节日问候和最美好的祝福!祝祖国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祝全体师生员工家庭幸福、团圆美满。
当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历史回响与国家“十四五”收官、“十五五”谋篇的时代节拍共振共鸣,当中秋的皎洁明月与国庆的鲜红旗帜隔空对望、团圆的温馨与奋进的豪情处处洋溢时,2025年的这个金秋,注定镌刻着非同寻常的意义。这个属于每个中国人的特殊时刻,这个双节同庆的美好时刻,是家的温暖与国的荣光交织交融的动人篇章。
近年来,学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以“传承岐黄薪火、培育杏林英才”为己任,紧贴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战略机遇,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各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为学校内涵式建设、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2025年,学校启动“卓越人才培育计划”、“马院+书院”协同育人机制,加快建设“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中心”“虚拟仿真实训实验室”,将中医药文化、阳明文化、红色文化与课程思政紧密结合,持续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通过建立“毕业要求-能力指标-课程体系”三级映射矩阵、推行“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管理相结合的“双线三阶”教学改革、实施“一专业一赛事”全覆盖计划等一系列举措,取得了丰硕的成绩。
2025年,学校斩获外研社“教学之星”全国总决赛三等奖1项;荣获第五届贵州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新医科组、基础课程组三等奖共3项;荣获第四届贵州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本科“形势与政策”课程组二等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组三等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组三等奖;在“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中荣获省级奖项10项;在“建行杯”贵州省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获省级奖项10项;在第十九届“挑战杯”贵州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省级二等奖3项、省级三等奖9项。
2025年,学校组织申报科研项目共计58项,省部级项目25项、市厅级项目29项,较2024年同期增长81%。获批立项项目6项,省部级项目4项,市厅级2项,其中,获批2025年度贵州省理论创新课题(联合课题)1项、2025年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青年课题)1项、2026年度贵州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民族医药科学技术研究专项课题2项、2026年度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科学技术基金项目2项。立项校级专项课题项目10项。签订横向科研项目2项,组织申报科技成果奖2项,组织结题2项。截至目前,以第一单位发表学术论文16篇,其中,SCI论文3篇,普刊论文11篇,报刊2篇。发表理论文章5篇,其中,中国教育报1篇,当代贵州3篇,贵州法治报1篇。
回首过往,学校各项成绩的取得,无不凝聚着每一位教职员工的辛勤汗水,闪耀着每一位时珍学子的求知光芒。作为中医药事业的传承者,我们始终铭记“薪火相传,使命在肩”,以“博学多闻、精勤济世”的校训为魂,在潜心钻研中医药千年智慧的同时,紧跟现代医学技术发展步伐,将个人理想与国家需求紧密相连。正是大家的共同努力,学校才能在守护人民健康的办学实践中不断锤炼师生品德、增长才干,为培养“德能兼修、知行合一”的新时代中医药人才奠定坚实基础,让中医药学在当代持续焕发新的生命力。
今逢盛世,家国同庆。从“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绘就的宏伟蓝图,到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注入的强劲动能;从数字技术赋能中药研发、智慧医疗构建健康新生态,到社会老龄化催生的养生保健、慢病管理等银发经济新蓝海——这不仅是国家发展的时代机遇,更是我们每一位“时珍”人施展抱负的广阔舞台。新学期伊始,双节的喜悦更添奋进的力量,愿全体师生员工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将节日的热情融入课堂教学、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实践,以昂扬之姿投身中医药事业发展浪潮,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续写新的篇章。
展望未来,我们更需恪守“守正创新,勇毅前行”。从校企协同打造中医药文化产教融合新范式的实践探索,到“阳明学社”助推阳明文化传播“走向世界”的创新举措,“时珍”人的每一份坚守都在为中医药传承积蓄力量。期待大家在未来,继续以“大医精诚”的初心涵养品格,以“敢为人先”的勇气探索未知,用扎实行动将中医药事业的“接力棒”传递好,为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守护人民生命健康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最后,衷心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祝愿全校师生员工国庆节快乐、中秋节快乐、身体健康、学业进步、工作顺利、阖家幸福!
中共贵州中医药大学时珍学院委员会
贵州中医药大学时珍学院
2025年10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