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计划丨牟圣宝:青春“变形记”

七月,繁花似锦,骄阳似火。我站在贵阳北站广场,望着往来如织的人群,行李箱轮子与地面摩擦发出的“咕噜咕噜”声,交织着南腔北调的乡音,此起彼伏,仿佛是一首别样的交响曲,奏响了毕业季独有的旋律,诉说着离别的愁绪与对未来的憧憬,我怀揣着刚领到的“西部计划志愿者”工作手册,迎着清晨的薄雾,朝着金阳街道办事处走去。楼前那棵香樟树见证着,从那个略显忐忑的清晨,我与这片土地的故事,如同树的年轮一般,悄然生长、延展,每一圈都镌刻着独特的记忆,等待着我去书写、去填满。

去年此时,阳光透过图书馆的窗户,洒在我面前的三方协议上,几张薄薄的纸张,更多的是我内心的纠结与迷茫。彼时的我,正坐在图书馆安静的角落里,眼神游离在协议的字里行间,难以抉择未来的方向。

校园招聘会上人头攒动,热闹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息。我穿梭在各个展位间,手里紧紧攥着精心准备的简历,每递出一份,心就悬起一分,看着面试官的表情,满心都是不确定,不知道自己的未来究竟会落在哪里。

直到一天下午,命运的齿轮悄然转动。我像往常一样打开班级群,“到西部去,到基层去”这醒目的红色标语瞬间撞入我的眼帘,引起了我的好奇与向往,那晚我反复浏览着西部计划官网,当看到”服务期间参与基层治理创新”的案例时,原来,青春的热血不一定要在繁华都市中挥洒,还可以浇灌在祖国最需要的土地上,在那片广袤的西部大地上,绽放出别样的光彩,创造出非凡的价值。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当我终于站在金阳街道办事处的门口,抬头望着那块庄重的牌匾,一种使命感油然而生。我深知,这里,将是我未来挥洒汗水、奉献自我的舞台;这里,将见证我成长的每一步;这里,也将是我实现人生价值的新起点。

初到街道办的那周,全新的工作环境和任务让我有些手忙脚乱。整理台账时,我竟把社区网格图贴反了方向,直到同事来查阅时才发现,当时尴尬得满脸通红。筹备会议时,我又差点因为疏忽遗漏重要文件,好在会前检查时及时发现,惊出一身冷汗。这些失误让我焦头烂额,也让我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在工作方法和细心程度上亟待提高。于是开始向身边经验丰富的老同事请教,他们在整理台账时,会仔细比对数据,按区域、类别梳理信息,还用便签标注重点,这样整理出来的台账清晰明了,查阅起来十分方便。我依葫芦画瓢,认真研读网格图,将其中的信息按不同区域和类别进行分类、粘贴。经过不断调整,之后再整理台账时便顺畅许多,效率和准确性都有了很大提高。

基层工作是个大课堂,人人都是边做边学的学生。把问题和方法记在笔记上,点滴积累经验,就像在课堂积累知识。期末总结时,这些积累就是交出完美答卷的底气。

在参与巡林、巡湖工作的日子里,观山湖公园那长达十五公里的巡护路线,每一处坐标都深深烙印在我的心间,成为我领悟‘守护’真谛的生动课堂。穿梭在茂密的树林间,树枝不时划过脸颊,我小心翼翼地记录着林木胸径的数据,丝毫不敢放过任何一个火险隐患点。这些看似简单的记录,却承载着我与大自然之间细腻而深刻的对话,每一笔都饱含着我对这片土地的关注与责任。

当夕阳的余晖洒在大地上,暮色渐渐笼罩四野,我和同伴们在这柔和的光线中仔细核对完最后一段红外相机影像。那一刻,曾经那些只存在于书本和文件中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不再是空洞抽象的概念,而是变得如同手中测温仪显示的23.6℃一样真实可感,仿佛伸手就能触摸到它的温度。

一次次的林间穿梭,见证生态的变化,目睹山林四季更迭、湖水波光粼粼,更是连接古老山林与现代社会的桥梁。我们的每一步,都在丈量着大地的厚度,感受着大自然的力量;我们的每一个行动,都在编织着可持续发展的蓝图,为守护这片绿水青山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淘米水可以浇花!”

世界水日活动那天,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脆生生地回答,社区运动会上,68 岁的张大爷戴着老花镜,连续夹进5球时赢得的满堂喝彩……

这些镶嵌在时光里的片段美好,是政策文件背后的温度。当理论化的“乡村振兴”变成菜篮子里多出的鸡蛋,当“生态文明建设”具象为孩子们争相佩戴的节水徽章,我才真正领悟到西部计划那句“用三年不长的时间,做件终生难忘的事”的深刻内涵,就蕴藏在这些充满人间烟火气的日常工作里,或许是一次为村民解决生活难题的走访,或许是一场倡导环保的宣传活动;它们藏在每一个为群众服务的瞬间里,一个关切的眼神、一句贴心的问候,都可能成为点亮他人生活的微光;它们还藏在带着清晨露珠的田间劳作中,藏在沾着黄昏草屑的奔波身影里,在那些平凡而又充实的日子里,慢慢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历经三百多个日日夜夜的磨砺,我已不再是当初那个初出茅庐的青涩毕业生。曾经,面对组织活动的任务,我紧张得不知所措,活动流程混乱,效果也不尽人意。而现在,我能有条不紊地策划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从活动策划、人员组织到现场执行都能安排得妥妥当当,看到社区居民们积极参与、脸上洋溢着笑容,我深感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我还能协调多方力量,妥善处理各类复杂的工作难题。

无数个夕阳西下的时刻,余晖温柔地洒在窗前,伴随着窗外的蝉鸣和屋内的静谧,我沉浸在忙碌的工作学习中,当看到自己参与设计的垃圾分类宣传栏在社区顺利推行,看到居民们按照宣传栏上的指引认真进行垃圾分类时;当听到居民们远远地就亲切地喊我 “小牟”,向我热情地打招呼时,我的内心充满了温暖和感动。这种被这片土地接纳的归属感,是如此真切而珍贵,远远超过了任何物质上的回报。让我坚信,自己选择来到西部、扎根基层的决定无比正确,也让我更加坚定了继续为这片土地奉献的决心。当看到自己参与设计的垃圾分类宣传栏在社区顺利推行,看到居民们按照宣传栏上的指引认真进行垃圾分类时;当听到居民们远远地就亲切地喊我“小牟”,向我热情地打招呼时,我的内心充满了温暖和感动。这种被这片土地接纳的归属感,是如此真切而珍贵,远远超过了任何物质上的回报。让我坚信,自己选择来到西部、扎根基层的决定无比正确,也让我更加坚定了继续为这片土地奉献的决心。

亲爱的学弟学妹们,当你们在青春的岔路徘徊,探寻着属于自己的人生坐标时,不妨静下心来,聆听西部大地那充满力量的心跳。

这里,没有繁华都市中拔地而起、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也没有夜幕降临时五彩斑斓、闪烁耀眼的霓虹灯光。清晨,第一缕阳光还未完全穿透薄雾,农家烟囱中便袅袅升起炊烟,那淡淡的烟雾,悠悠地融入天空,勾勒出一幅宁静祥和的乡村画卷,满是生活的烟火气息。

这里或许没有都市街头的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缺少那份喧嚣与繁华。但在每一个夜晚,繁星点点,千家万户的灯火依次亮起,相互交织、汇聚,形成星河,映照在每一个奋斗者的眼中,温暖着每一颗怀揣梦想的心。

窗外,春芽正在积蓄破土的力量。拥抱期盼已久的阳光与雨露。每一颗春芽都蕴含着蓬勃的生机,代表着新生与希望,预示着未来无限的可能。在这里,我经历了成长的蜕变,收获了无数温暖与感动。如今,我以满腔热忱,满心期待着你们的加入。让我们携手并肩,用青春的激情和汗水,共同书写新时代独属于我们的 “青春西部故事”。

这个故事里,有奋斗的足迹、有梦想的光芒、有奉献的快乐,更有我们对祖国西部深沉的热爱。

为实现学校发展目标,汇聚广大师生员工的智慧,畅通沟通渠道,增进学校领导与师生员工的密切联系,学校专门设立了”院长信箱”。请您在使用时注意以下几点:

1、学校欢迎广大师生员工就学校发展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各单位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等提出意见和建议。

2、来信内容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并应客观真实。

3、建议您尽量详细地描述所反映问题,并填写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以便及时反馈办理情况。

4、邮箱地址:President@gzyszx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