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贵州中医药大学时珍学院阳明学社组织30名学生前往修文县玩易窝,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现场教学活动。此次活动特别邀请到了胡光胤教授亲临玩易窝,为学生们带来一场融合历史文化与学术知识的精彩讲解。通过场景化教学与互动实践,推动阳明心学与中医药文化的深度结合。

玩易窝作为阳明文化的关键地标,承载着厚重历史。当年,王阳明被贬龙场后于此研读《周易》,并悟出 “心即理”,开启阳明心学发展之路。在现场,学生们整齐站立,神情专注,齐声诵读王阳明先生的《初至龙场无所止结草庵居之》:“草庵不及肩,旅倦体方适。开棘自成篱,土阶漫无级。迎风亦萧疏,漏雨易补缉。灵濑响朝湍,深林凝暮色。群獠环聚讯,语庞意颇质。鹿豕且同游,兹类犹人属。污樽映瓦豆,尽醉不知夕。缅怀黄唐化,略称茅茨迹。”

胡光胤教授讲解了阳明心学的形成背景和发展脉络。他介绍了王阳明当时所处的政治环境,以及其心境变化,让学生了解阳明心学诞生的时代背景。在阐释 “心即理” 和 “知行合一” 等核心思想时,胡教授通过列举王阳明在军事、政务等方面的事例,说明知与行相互依存的关系。他还结合玩易窝周边环境与遗迹,让抽象的理论变得具体易懂。

在体悟教学环节,学生们触摸文化印记,指尖丈量石案凹痕,推演先贤演易轨迹;闭目感受溶洞气场,体认“静处体悟”的治学境界。2023级创业管理班姜臣洁同学表示:“当指尖触碰到石壁的沧桑纹理,仿佛跨越时空触摸到了先贤的治学精神,这种知行互证的体验让经典理论变得可感可及,我将以此,将这种精神带到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

此次玩易窝现场教学活动,是学社系列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组织更多类似的活动,带领学生走进阳明文化的核心区域,让学生在实地体验中汲取传统文化的养分,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与综合能力,为培养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医药人才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