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履职故事】修文县政协委员梅国海:加强校地合作 助推阳明文化进校园

过去一年,贵州中医药大学时珍学院党委委员、常务副院长、县政协委员梅国海充分发挥委员的桥梁纽带作用,带动学校与地方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牵头组建阳明学社,积极助推阳明文化进校园。

新学期开学在即,在贵州中医药大学时珍学院阳明学社活动室,梅国海组织部分在校教师开展阳明文化研讨活动。大家畅所欲言,交流阳明心学的学习心得,研究阳明文化转化运用于办学育人的办法措施。自2024年11月贵州中医药大学时珍学院组建阳明学社以来,类似的研学分享活动已成为常态。

据悉,自2021年担任县政协委员以来,梅国海以推进校地共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深挖修文县得天独厚的阳明文化资源,将其植入校园文化建设。2024年,为进一步贯彻落实贵州省实施“四大文化工程”、推进阳明文化转化运用的要求,贵州中医药大学时珍学院出台《关于阳明文化转化运用“四轴聚心 良知致远”行动方案(试行)》等一系列工作方案,开设“文化与修心”阳明文化通识课程,成立“贵州中医药大学时珍学院阳明文化转化运用育人中心”。同时,在校园内建设“阳明书苑”、在图书馆设立“阳明文化书籍专馆”。

在此基础上,贵州中医药大学时珍学院于2024年11月29日组建阳明学社。通过梅国海牵线搭桥,时珍学院与中国阳明文化园、修文阳明书院、贵州龙场王阳明研究院、贵阳市王阳明法治研究会等签订“文化育人战略合作协议”,在传承传播阳明文化方面加强校地共建。

“作为修文县政协委员,一直以来,我非常关注时珍学院传承、弘扬阳明文化的相关工作。为此,2024年,我们专门与贵州龙场王阳明研究院进行探讨,在学校成立阳明学社,目前学社发展、运转都非常正常,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和积极响应。在这一块,我们也得到修文县诸多研究阳明心学的专家、学者的支持。”梅国海说。

在梅国海的努力之下,时珍学院阳明学社现有顾问2人,指导老师10人,社员110人。自组建以来,围绕“分组研学——集中研讨——统一培养——因势利导——从心开始”的阳明文化育人思路,推进阳明心学教与学,已开展阳明文化研学分享10次、座谈会1次。同时通过经典诵读、书法大赛、文化沙龙等系列活动,增强学生对阳明文化的认知度,让学生感受阳明文化魅力,不断在学、思、践、悟中受教育、长才干、正己心、强本领、有作为。

作为县政协委员,梅国海还积极参政议政,践行责任担当。平时重点关注教育、医药、健康等领域的议题,2024年,他先后提交《关于建立、健全全县公安干警就医“绿色通道”的提案》《关于解决时珍学院东校门格致路交通安全隐患的提案》,11月代表学院提交《关于支持解决校园周边安全隐患问题的请示》,得到县委主要领导批示。

为实现学校发展目标,汇聚广大师生员工的智慧,畅通沟通渠道,增进学校领导与师生员工的密切联系,学校专门设立了”院长信箱”。请您在使用时注意以下几点:

1、学校欢迎广大师生员工就学校发展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各单位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等提出意见和建议。

2、来信内容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并应客观真实。

3、建议您尽量详细地描述所反映问题,并填写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以便及时反馈办理情况。

4、邮箱地址:szxyyz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