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学部开展2024级卓越班首期“学业门诊:我与导师面对面”活动

为助力2024级卓越班新生快速适应大学生活,精准解答学业规划、课程学习及职业发展等困惑,2025年4月8日下午,医药学部在崇德楼406、408教室举办首期“学业门诊:我与导师面对面”师生座谈会。康复治疗学与生物制药专业卓越班学生分场参与,黄恻隐、王富城、覃士芹、罗祥敏、万成杰五位学业导师和辅导员现场“坐诊”,通过分专业、小班化模式提供个性化指导。

活动背景:精准把脉,靶向开方

“学业门诊”是学部践行“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理念的创新举措,旨在通过师生零距离对话,为新生学业发展提供“诊断式”指导。鼓励学生敞开心扉、直面困惑,用好学部搭建的“问诊”平台,为大学生活开好头、起好步。

分场指导:专业聚焦,多维赋能

康复治疗学专场:实践与科研并重

在崇德楼406教室,黄恻隐、王富城、覃士芹三位导师围绕学生关注的“就业竞争力提升”“考研方向选择”“实习与科研平衡”等问题展开深度解答。

实践能力培养:黄恻隐强调“临床实践是立身之本”,建议学生通过假期见习、毕业实习等培养环节提前熟悉就业岗位需求,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操中;科研思维启蒙:王富城鼓励学生“从文献阅读入手,培养科研敏感度”;职业规划路径:覃士芹结合行业趋势,提出“早规划、早行动”理念,指导学生确定个人阶梯式成长计划。

生物制药专场:硬实力与软实力并进

崇德楼408教室内,罗祥敏、万成杰两位导师聚焦“升学规划”“学科竞赛”“技能提升”等话题,为学生开出“发展良方”。

升学决策路径:罗祥敏建议学生通过行业调研与院校比对,理性选择考研方向,并分享研究生考试备考资料查找思路;

以赛促学策略:万成杰以“挑战杯”竞赛为例,解析备赛要点,强调“竞赛是综合能力试金石”。

两场活动中,导师们均聚焦新生转型期的共性问题,坦言“迷茫是成长的必经之路”,并建立长效沟通机制:学生可通过班级群实时提问或预约办公室面谈,确保后续指导的持续性。黄恻隐导师总结道:“迷茫是成长的催化剂,但主动求解方能破局。希望同学们以‘学业门诊’为起点,走稳大学每一步。”

本次“学业门诊”活动共有29名卓越班学生参加,共收集学生问题23个,以精准化、互动化的形式搭建起师生对话桥梁,为新生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学业发展指南。未来,医药学部将持续推进系列化“学业门诊”活动,进一步优化卓越班人才培养体系,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