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30日,贵州中医药大学时珍学院健管学部在笃行楼410会议室召开了“课程应用型内涵提升建设”的专题培训会。培训会由健管学部多俊岗副院长主持并担任主讲,健管学部专任教师参加。

由多俊岗主讲的“课程应用型内涵提升建设专题培训”正式开启。本次培训作为系列专题的首讲,聚焦于“课程应用型内涵基本要素与结构”,为深化教学改革、推动课堂转型提供了系统性的理论指引与实践路径。
多俊岗从当前高校教学中存在的现实矛盾出发,深入剖析了应用型课程建设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他指出,在应用型办学定位背景下,许多课程仍存在“教学内容与岗位标准脱节、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分离、教师学生主体观念与教学行为滞后”等问题,导致应用型在课堂教学的深度表现不足,学生难以把握专业的核心技能、理论与社会实际运用的融合粘性呈现方式不明显、未来职场就业竞争力没有得到充分彰显。
针对这些痛点,多俊岗提出,课程应用型内涵建设的核心在于要界定课程的“要素重构”与“载体转化”。他强调,课程设计必须从经典岗位需求出发,围绕“伦理、情感、事实、专业术语、基本原理、技能操作、问题解决”等要素,构建基础、中级、高级等不同层级与不同类别岗位的知识、能力、技能、情感等专业图谱,实现“知识+软技能+硬技能+职业伦理”的融合培养,让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专业教育与“四新”教育(新文科教育、新医科教育、新工科教育)、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与科学研究等紧密融合,构建出OBE为导向的全新教学新生态。
在教学范式层面,多俊岗介绍了PDSIPE教育教学理论与技术在教学变革中的成功经验。该模式以“职业、场景、项目、行动”为核心,通过“规划-设计-场景-实施-产品-评价”六个环节,构建闭环教学流程,推动课堂从“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转变,实现“学为所用、学以致用”。

本次培训不仅系统阐释了课程应用型内涵的要素与结构,也为各专任教师提供了从大纲制定、教案书写到项目设计、成果评价的一整套操作指南。

未来,管学部将以PDSIPE教学模式为纽带,推动课程载体向工程范式转化,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全面落实学校OBE教学变革行动,构建具有专业特色与应用成效的教学新生态,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坚实保障。